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召开党委会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5-09浏览次数:

2021年5月7日下午,学院党委在2401会议室召开党委会议,结合山东省党建标杆学院创建情况全面分析研究学院党建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党委委员苏占兵、张全景、刘伟、于伟、刘志刚参加会议。苏占兵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质量攻坚为动力,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统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对党建工作进行全局把控,统筹布局,全面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严格落实“双创”工作思路,坚决贯彻“五个到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

会议认为,学院党委致力于建立健全对学院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机制。以着力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激发领导班子共谋发展的活力;着力坚持和完善制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搭建学院文化建设载体、推进“文化品牌塑造”等“四个着力”为突破点,让党组织成为推进“学院发展”建设的“领头雁”、“排头兵”。

会议认为,学院党委坚决贯彻党的政治责任要求,严把政治关,不断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管理。对师生开展的讲座、论坛、报告会的组织工作、课堂主阵地的管理工作、学院宣传思想工作、涉外活动管理工作等责任明确,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能够落实“一岗双责”,结合工作分工抓好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学院党委对教师引进、教师管理、课程建设、教材选用、重大学术活动等能够严把政治关。 “地理党建微平台” “曲师地理”微信公众号,作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网上平台,作用发挥明显;学院党委能够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会议认为,学院党委严格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基本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青年、校园文化塑造青年、党团组织建设凝聚青年、社会实践历练青年、济困助学服务青年、规章制度管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党委委员(领导班子)联系班级制度、书记院长讲党课和形势政策课制度、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细则等执行良好,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三全育人”方案等规章制度正在完善修订。师德师风和教风建设扎实有效,安全网格化管理措施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可行。各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建品牌塑造工作有序推进。教职工代表大会、团委、工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明显。

会议认为,学院党委坚决贯彻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到位,e支部建设规范标准;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联系党外人士制度执行较好;党员发展工作严肃认真;按“双带头人”要求配强教工党支部书记,各党支部委员配备完整,议事决策能力强。

会议认为,学院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压实主体责任,保证了疫情防控形势下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二是彰显地理科学育人特色,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调研社会相统一,紧密结合课堂讲授和野外实践实习内容,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理论知识和祖国大地的地理特色有效融合,把吃苦耐劳、勇攀高峰的良好品行和使命感、责任感融入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是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推动学科专业向好向强。以地理学为主体,以旅游规划、土地利用管理为展翼,以儒学地理、海洋地理、环境地理为新增长点,以南四湖流域、鲁南经济带、山东半岛城市群、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建构了“一体两翼三点四面”的学科发展布局,积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旅游管理专业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服务精品旅游产业;地理科学专业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四是牢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初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夯实专业基础,拓展培养路径,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了“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合格+特长”实践教学模式、“本+硕”一体化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杏坛学堂”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五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培养质量日益攀升。毕业生以基础厚实、作风朴实、技能扎实、创新求实的形象,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会议强调,学院党委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站在“十四五”的历史新起点上,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好历史大势,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顺应新的时代要求、新的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咬定为党育才为国育人初心不动摇,积极担当作为,推进学院创新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