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团工作 >> 正文

【地理学子暑期社会实践】立足非遗地域特色,铸就乡村振兴之魂

信息来源: 地理与旅游学院 发布日期: 2021-08-30浏览次数:

鼓子秧歌伞、鼓、棒、花、丑五大角色为主,是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民间传统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6年,鼓子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保护已有千年历史的鼓子秧歌,以非遗文化带动乡村振兴,商河鼓子秧歌起源地之一的袁窦村创办秧歌古村,发展非遗旅游和乡村旅游,促生态环境、民俗文化、观光采摘与休闲娱乐深度融合,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新引擎,赋能新动力,激发新活力。

秧歌古村内景观

古村穷困潦倒,非遗传承显难题

鼓子秧歌发源于济南市商河县,唐宋时期秧歌成型。鼓子秧歌在商河有不少流派,袁窦村是其中的一处发源地。原本的袁窦村是省级贫困村,更是有着700米长的垃圾湾。在这样的环境中,村民的思想认知有一定局限,随手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鼓子秧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环境怎能传承发展这有着千年历史的非遗文化?穷困潦倒的古村落,自身发展条件和能力很弱,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蒙上了一层阴郁的面纱。虽说鼓子秧歌有不少发源地,但无论少了哪一处,都是令人惋惜的。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人们岂能坐视不管?但是要想让非遗传承能够持续发展,首先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作为支撑。

立足地域特色,转变村民思想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国家形势很好,想法也很好,但是真正要长久地做好乡村振兴,必须要因地制宜,将地域特色转化为乡村发展的优势。为了带动乡村脱贫致富,鼓子秧歌传承人、济南市人大代表、商河大酒店总经理李传英老师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自己的家乡,立足地域特色,投资数千万创办了以“鼓子秧歌”文化为核心,占地348亩的秧歌古村。自此,村子里的垃圾湾变成了平坦水泥路,村民也终于有干净水喝了。

一个不想站着的人你能扶多长时间?乡村振兴首先要改变的是人民的思想,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垃圾湾清理整洁后,许多村民的旧习惯、旧思想还未改变,在村里乱扔垃圾,村民整体精神面貌还处在垃圾湾仍然存在的时刻。为了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结合鼓子秧歌,古村内专门开设思想文化课等传统文化类课程,以此转变村民思想。村民们通过课程了解到古村是依靠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展富裕起来的,无一不感到自豪。“看到这村里几乎每一处都有着浓郁的鼓子秧歌气息,哪还舍得乱扔垃圾?”如今,村民整体素质提高,不再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千年古村再次展现新活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切都在静悄悄中转变着。

开发古村旅游,传承活态非遗

以鼓子秧歌文化带动乡村振兴,是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创新性举措。在文旅方面,古村开发了以鼓子秧歌为主题的乡村农家乐、特色民宿、文创产品街,形成吃、行、住、游、购一条龙服务。不仅为古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带动了周边近几十名村民稳定就业,还提高了鼓子秧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关注了解鼓子秧歌,甚至对鼓子秧歌感兴趣。除了传统的非遗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古村还紧跟时代潮流,结合电商,借助直播带货等现代方式宣传古村、为古村带来经济利益。

传承活态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只传承那些镜头、那些画面是不够的,下一代人是学不会的,也领悟不到其中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为此,古村内开办了秧歌学校,为热爱秧歌的各地人民提供了一个免费、高质量的学习平台,学校设备齐全,教学老师也都是请的当地秧歌专业技能最好的,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鼓子秧歌的传承。此外,古村内还建有祭祀、军阵和庆丰收三个不同主题的表演场地,这不仅是为学员们提供了表演和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也是秧歌古村连续多年举办的山东秧歌文化节的主要舞台。

放眼世界舞台,促进非遗传播

在商河县曾有过这样的说法:村村秧歌队,人人是演员,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会走就会扭。可见,鼓子秧歌在其发源地的传承传播原本还是较好的,虽然目前秧歌的普及程度没有原来高,但是学习秧歌的人数还是不少,在非遗传承方面自然不成问题。近年来,秧歌古村也连续3年举办山东秧歌文化节,与山东其他两大秧歌——“胶东秧歌海阳秧歌欢聚一堂,争奇斗艳。在全国范围内看,鼓子秧歌的传承保护和传播算是比较成功的。那么下一步就是迈向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有底气向世界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在市人大会上,李传英老师提出要利用鼓乡文化,面向世界,打造民俗特色示范基地和地域特色文化产业。为此,秧歌古村不断地寻找契机将鼓子秧歌文化产业推广到国际社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秧歌古村顺利与美国银河艺术中心和少年艺术团“牵手”,成为合作伙伴。当然,这只是秧歌古村向世界迈出的第一步,接下来会有更多其它国家的友人看到中国的鼓子秧歌。

秧歌古村入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提倡立足于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地理应借此机遇,深挖、深耕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助推乡村振兴。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经济、军事科技等是一个国家的“骨骼”,而文化则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灵魂的躯体哪怕再强劲也不会发展长久。因此广大青年学生应自觉传承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尽所能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字:亓帆   

图片:亓帆   

审核:刘伟   

编辑:吕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