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我院本科生研究成果揭示中国极端降水变化趋势:频次增加、强度加剧、区域性差异显著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5-07-02浏览次数: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易引发洪涝、滑坡等灾害,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洪涝灾害高发国家,中国正面临日趋严峻的极端降水频发带来的挑战。因此,准确掌握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及区域差异,对科学防控自然灾害及科学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郭浩副教授指导的本科生团队在中国大陆极端降水事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基于1961-2022年中国大陆高分辨率网格降水数据(CHM_PRE),从“事件过程”的独特视角系统解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不仅关注了不同持续时间事件的区域分布和与总降水量的关系,还创新性地利用峰值特征对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分类,揭示了不同类型事件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1)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在全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中新疆地区增长最快(年增长率约0.042次)。与1961-1980年相比,2000-2022年新疆平均增加了56次。

2)极端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总体呈缩短趋势,在中国西南地区下降最为明显(总持续时间年减约0.064天)。

3)极端降水事件的极端性加剧,表现为峰值、强度和极端时段强度均显著升高。中国东南部是这种极端性加剧信号最强的区域(强度年均增加约0.019 mm/天)。

4)新疆地区经历的短时极端降水事件最为频繁(区域平均达102次),且在该区所有类型事件中占比最高(35.58%)。

5)持续时间与降水量呈非线性关系,空间差异明显。不同区域最常见极端降水事件的持续时间不同。持续2天的事件在新疆、青藏高原、西北及北方最常见;而持续4天的事件在中国东南部最普遍(区域平均72次)。事件持续时间与总降水量存在复杂的非线性正相关关系。

1 1961-2022年中国大陆七个分区极端降水事件特征变量时间变化

我院2022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甘唯萌为成果第一作者,郭浩副教授为通讯作者,以“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1961 to 2022”为题发表在Remote Sensing期刊上。该刊为地球科学大类二区期刊,影响因子为4.1。该研究得到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Grant No. S202410446040)、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项目(2022KJ178)和荒漠与绿洲与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2023-02-03)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rs1712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