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团工作 >> 正文

【地理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研究纪实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1-08-25浏览次数:


20217月17日至18日,曲阜师范大学“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成员为研究山东省丘陵地区土地细碎化和非粮化,了解山东丘陵地区耕地细碎化整治意愿,前往日照市五莲县王家埠村、花崖村、刘家官村、大庄村、萝花村展开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通过发放问卷和农民访谈形式展开调查,队员们收集了耕地使用情况与耕地细碎化程度数据,深入了解农户耕地细碎化整治意愿的行为。

在指导教师孙丕玲老师的带领下,曲阜师范大学“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确定调查问卷以“丘陵地区非粮化”为中心,调查以“集中连片为原则进行”。实践队队员第一天以王家埠村为起点,沿林街路调查附近的王家埠村、大庄村、花崖村。第二天调查工作围绕萝花一二三村、刘家顺村开展。

实践队员调查现场


调查问卷由五部分组成:首先,关于村民家庭基本状况,包括住址、区位条件、家庭总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年龄、受教育水平、从事行业、劳动力流向等,其次,有关农户土地利用状况分为耕地基本特征和土地流转状况,包括土地数量、农作物种植情况以及土地流转数量、方式、原因等。实践队队员基于“农户土地利用现状”对“耕地非粮化情况”和“耕地投入情况”进行选择性提问,最后对耕地细碎化整治意愿进行采访调查。“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以分组形式进行走访调查,每组三名成员分工协作,一名队员主要进行提问,一名成员做好问卷填写工作,另一名成员则在一旁对问卷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土地细碎化是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格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农村实行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时,通常将土地根据肥力、离家距离等因素在各家各户之间进行均分,以至于造成农户具有较多分散的耕地地块,即“户均五六亩、土地七八块”的我国农村土地细碎化真实写照。耕地细碎化不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这些问题在丘陵地区尤为突出。“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针对土地细碎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询问农户农业生产中的不便、耕地细碎化整治的意愿程度以及偏向的治理方案,了解农户对耕地细碎化整治的主观意愿、态度,把握住耕地细碎化整治实施的主要矛盾,对农户意愿进行全面分析。



实践队员与村民交流

“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队员


另一方面,在关于耕地非粮化情况的调查中,实践队队员们了解到目前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并且相关禁止耕地非粮化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以及耕地细碎化都是导致非粮化的重要原因。民间广泛流传着“在家种地不如外出打工”的说法,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多元化带给人们更多的选择,因此农村劳动力普遍向外流动,造成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农资价格上升、农户耕地面积较少、土地流转较多、土地条件不一、产量不稳定进而导致村民对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村里外出打工人数占比较大。再加上种植粮食作物耕地投入高,收入少以及地形条件的影响,种植经济作物带来的收益远大于粮食作物,进一步导致耕地非粮化。

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匮乏使得产量不佳且产量变化呈现不稳定趋势,机械化程度低以及家庭收入结构的差异,农户对耕地种植积极性不高,对耕地细碎化整治意愿不强烈。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的政策引导,给地方政府和基层集体组织提供了充足的制度创新空间。但由于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土地细碎化治理的实践应该因地制宜,并且农户的意愿对治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是国家工作的重点之一,不仅坚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还要坚持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坚持共同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文字:曹龄予                      

                                                                                                                               图片:曹龄予  王肖玟  孙迅

  审核:刘 伟                        

编辑:胡君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