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正文

徐刚教授研究组在恢复湿地磷存储机制研究中获新进展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5-16浏览次数:


生态环境中的磷具有两面性:磷是生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的磷也会导致水体环境质量恶化。滨海湿地地处陆海交错处的关键带,是陆源磷汇入海洋的最后一道天然的、绿色的“生态屏障”,具有较强的沉降、过滤和埋藏磷的能力,在全球磷循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湿地对流域磷的存储过程和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徐刚教授研究组通过对环渤海10余处主要芦苇湿地的采样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引淡水和筑坝等措施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含量,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极大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同时与磷结合能力强的无定形铁铝氧化物随湿地恢复出现了明显活化现象。这些因素导致土壤磷的吸附容量随湿地恢复年限增加而增大,说明湿地生态恢复提高了土壤磷的固持能力,有利于流域磷的存储。因此,亟需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以提高湿地截留磷的能力,降低流域磷的潜在环境风险。

上述研究成果以“Phosphorus sorption capacity in soils from freshwater restored coastal wetlands increased with restoration age”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Geoderma上。该期刊为一区TOP期刊,当前影响因子为6.114。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06215, 41573120)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6706122002336

 

1. 我国河口退化湿地恢复过程景观变化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土壤磷吸附和释放特性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