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40周年院庆标识整体上设计以数字“40”为整体造型,代表了学院40年辉煌发展历史;并由地球和帆船造型组成,反映了学院“立地弘文、知行致远”的历史积淀与精神风貌。
一、核心视觉元素与象征意义
数字“40”:时间锚点与历史厚度
标识以“40”为核心视觉符号,直接指向学院“1985-2025”建院40周年的历史节点,既是时间的纪念坐标,也承载着四十年办学历程的沉淀与传承。
帆船造型:学科属性与精神象征
数字“4”被艺术化为绿色帆船,既呼应学院具有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的学科属性,又以“帆船”隐喻学院在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开拓精神,即:乘风破浪般突破边界、勇往直前、在学科和专业领域持续探索、追求卓越的发展愿景。
地球轮廓与中国版图:胸怀祖国和全球视野
数字“0”内嵌蓝色地球轮廓,直观呈现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服务国家、面向全球”的发展愿景,彰显学院办学和服务社会的开放姿态。
色彩系统:绿色低碳引领与生态文明建设
标识采用绿色(帆船)与蓝色(地球)为主色调:绿色象征生机、希望与活力,代表生态文明和低碳发展,契合学院师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蓝色代表专业与包容,色彩搭配既传递院庆的热烈氛围,又锚定绿色和低碳引领,服务黄河战略与全国、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设计逻辑与文化内涵
标识设计遵循“历史性、学科性、时代性”三逻辑,将抽象精神转化具象符号:
历史性:通过“1985-2025”的时间标识,锚定40周年院庆的历史坐标,唤起师生校友的集体记忆,强化“同根同源”的情感联结。
学科性:帆船(海洋/空间探索)与地球(全球视野)的结合,体现学院在地理学、旅游学、土地科学等领域的专业定位与学术追求。
时代性:色彩的活力感、造型的现代感,契合当代视觉审美,传递“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和“顶天立地、知行合一”的曲园精神,彰显40周年院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价值。
三、设计者
潘涛副教授(2020年入职地理与旅游学院)、吴军教授(1996年入职曲阜师大、2002年入职地理系)
图文:潘涛
稿件审核:吴军
终审:苏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