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艳冰,女,中共党员,曲阜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师从李宝富教授,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与生态水文过程、遥感应用、极端天气气候。2023年考入中国海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攻读博士。
1.科研一定不要怕做难的事情,闻道日肥,无问西东。
是我的导师李宝富老师培养了我对科研的兴趣,也让我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化研究视野。在学习模型阶段,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原地踏步,很担心一直做不出来,是李宝富老师一直鼓励我,告诉我科研一定不要怕做难的事情。为了走出焦虑,我尝试坚持体育锻炼,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着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静下心来才是攻克难题的正确姿态。
与其做一个八面玲珑的万能胶,不如做一颗顶天立地的螺丝钉,与其左顾右盼,不如快速选定一个方向深耕。最慢的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每一个科研灵感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验证可行性。科研可行性的检验,是对技术和基础知识的双重考验,但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不懈,一定会有回报。作为一个跨专业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薄弱且没有任何写作经验,面对陌生的领域,我感到非常迷茫。记得在论文实验期间,为了挑选最优指数,我需要掌握多种指数的机理和计算。经历了海量文献阅读和攻破各种技术难题后,我挑选的指数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连续的打击让我想要放弃,但一想到前期付出的努力,又让我觉得不甘心,经历过心态调整后,我开始重振旗鼓,最终,在我的坚持下,我顺利完成了实验。这件事情让我深刻认识到;放弃不难,但坚持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做科研是磨练个人品质的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遇到灰暗时刻不要过于沮丧,遇到困难是一种常态,要尝试着去拥抱困难,享受解决BUG的过程,我相信经过不断的磨练,你一定会更加的笃定和坚强。
3.书必择而读,路必择而蹈
过去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让我对地理学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我对科研的兴趣,我非常渴望做出深度且系统的工作,所以下定决心要读博。通常情况下,博士采取“申请考核制”,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对考博成果与否十分重要。因此,明确了考博目标后,我开始更加努力的撰写论文。
关于博士申请,选对院校和导师,已经成功了一多半。现在的博士申请越来越激烈,联系导师一定越早越好。一般会通过撰写邮件来询问导师的名额情况。提交申请材料后,学校进行资格审查,确定面试名单。申请材料除了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外,最重要的是博士期间研究计划书,计划书要尽量写的完整、系统且突出可行性,最重要的是要与报考老师的方向一致。在面试环节,不要紧张,也没有必要紧张,礼貌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遇到不会的,灵活机动,尽量尝试着回答。若无法回答清楚,要明确的表示自己的不足。
科研成果:
1.已发表论文
(1)《Quantifying the Effects of Climate Variability, Land-Use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Drought Based on the SWAT–PDSI Model》,《Remote Sensing》,中科院SCI二区TOP(影响因子5.349),本人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二作者,2022年7月第14卷第16期。
(2)《Assessment of the Combined Risk of Drought and High-Temperature Heat Wave Event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Summer》,《Remote Sensing》,SCI二区TOP,第四作者,2022年9月第12卷第5期。
(3)《基于优选遥感干旱指数的华北平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CSCD,本人为第五作者,DOI号: 10.5846/stxb202110122864。
(4)《华东地区能见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气象科技》CSCD,本人为第五作者。
结语
我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导师李宝富老师的指导,感谢李老师在这三年里对我的教育和关心。感谢廉丽姝老师、郭浩老师和对我怀揣善意的每一位老师对我的帮助!感谢课题组小伙伴们的帮助,跟你们在一起共事,我感到非常幸运!感谢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对我的培养,感谢同学们的相互扶持。
祝愿每一位曲园学子都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长路漫漫,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