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教学 >> 正文

地理与旅游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景区调查实习圆满完成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9-02浏览次数:

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专业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考察的思维与研究问题的能力,2019年8月17日至8月24日,地理与旅游学院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全体同学在老师带领和指导下,先后赴苏州、上海、乌镇、杭州和黄山等地开展了为期8天的旅游景区调查实习。

地理与旅游学院领导对此次实习高度重视。7月11日,由旅游管理系组织召开了实习准备会,实习准备会由旅游管理系主任石峰老师主持,组建了由于伟、谭丽荣、张岩君、邓薇、陈艳锋等老师组成的实习指导教师小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实习计划,划分了实习任务小组,明确了各项实习任务与要求,布置了详细明确的调研作业。就旅游景区性质及特点、旅游景区管理机制、旅游资源分类评价、门票管理、游人容量控制、旅游景观设计、景区标识系统设计、旅游线路组织、景区讲解系统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状况等方面开展调查工作。8月16日,学院在S201教室召开了实习动员大会,学院领导党委书记苏占兵、院长张全景、党委副书记刘伟、团委书记兼2018级辅导员宁晓文、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及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此次实习动员会。会上,院长张全景强调野外实习是地理与旅游学院的特色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以这次专业实习为契机,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增强自身的学科素养与专业能力。此外,他还对旅游景区调查实习行程的安全、纪律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部署与安排。

实习过程中,每到一处实习点,指导老师先进行集中讲解,进一步明确每个实习小组的具体任务和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项任务与作业,在结束调查后,各小组对调查分析的结果进行认真整理并发表汇报,老师对每项作业逐一点评分析,除了现场的热烈讨论,各小组成员还充分利用行车中的空闲时间,使用对讲机等设备在实习车上进行作业汇报,实习所用的两辆大巴车成为了“移动的课堂”。

在苏州留园景区,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围绕留园的布局风格、构景手法、建筑艺术、园区管理等问题开展了实地考察和访谈调查。在苏州寒山寺景区,在资料搜集和景区调研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景区调查实习,大家认真讨论,踊跃发言,对中国汉地佛教寺院的整体布局、景区宗教旅游发展状况及宗教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功能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在上海科技馆、豫园商城、外滩、南京路步行街,分析讨论了都市旅游吸引物建设和游憩商业区设计要求,并对旅游商业类型和游客活动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乌镇东栅景区,对古镇开发的旅游影响进行了访谈调查,尽管天气炎热但丝毫没有影响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工作学习热情。

到达杭州后,重点对西湖景区、南宋官窑博物馆、九溪十八涧、杭州宋城景区等景区进行了考察,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旅游资源类型调查和游客满意度调查。在宋城景区同学们以大型演艺项目《宋城千古情》为例,结合自身感受讨论了演艺项目在主题公园景区的作用,并探讨了主题公园景区的城市分布。从杭州到黄山的途中,考察了屯溪老街、宏村,实地调研和总结徽派建筑特色、古村落旅游开发现状及旅游开发对本土居民的影响。

在黄山景区,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了解黄山旅游客流活动规律,并对景区容量、门票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圆满完成了各项作业任务。在实习归来途中大巴车上,大家继续就有关专业问题展开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旅游景区调查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专业调查实践活动,是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此次实习使同学们验证了课堂学习的理论、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于行业的关注,对旅游业和旅游景区运营有更多的思考;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商户访谈等锻炼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强化了合作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使得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野外实习,时间紧张,路途遥远,食宿条件艰苦,遇到过大雨高温等天气,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克服了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同学们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景区开发与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

(来源: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王洪瑞)